首页 > 汉语词典 > 辞理

辞理

词语辞理
拼音cí lǐ
字数2字词语
形式ab式词语

意思:

指文章的内容和表现形式。

解释:

(一)、指文章的内容和表现形式。

晋 范宁 《<春秋穀梁传>序》:“《穀梁》传者,虽近十家,皆肤浅末学,不经师匠,辞理典据,既无可观。”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体性》:“故辞理庸儁,莫能翻其才。” 唐 吴兢 《贞观政要·纳谏》:“然顷有人上书,辞理不称者,或对面穷詰,无不惭退。恐非奬进言者。”

释义:

cí lǐ ㄘㄧˊ ㄌㄧˇ 辞理(辞理)指文章的内容和表现形式。 晋 范宁 《序》:“《谷梁》传者,虽近十家,皆肤浅末学,不经师匠,辞理典据,既无可观。”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体性》:“故辞理庸儁,莫能翻其才。” 唐 吴兢 《贞观政要·纳谏》:“然顷有人上书,辞理不称者,或对面穷诘,无不惭退。恐非奖进言者。

相关链接

相关词语:

百辞莫辩卑辞重币便辞巧说秉公办理擘肌分理不辞而别不辞劳苦不可理喻百喙难辞卑辞厚币卑辞厚礼悖言乱辞辩口利辞不谋同辞不近道理残民害理传闻异辞辞不达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