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身
词语 | 舍身 |
---|---|
拼音 | shě shēn |
字数 | 2字词语 |
形式 | ab式词语 |
意思:
原指佛教徒牺牲肉体表示虔诚,后来泛指为祖国或为他人而牺牲自己:舍身为国。解释:
(一)、佛教徒为宣扬佛法,或为布施寺院,自作苦行,谓之“捨身”。六朝时此风最盛。
《梁书·武帝纪下》:“ 大通 元年……三月辛未,舆驾幸 同泰寺 捨身。”《隋书·五行志上》:“是时帝崇尚佛道……数诣 同泰寺 ,捨身为奴,令王公已下赎之。” 宋 陶穀 《清异录·圆通居士》:“比丘 海光 住 庐山 石虎菴 ,夜梦人长清瘦而斑衣,言捨身为菴中供养具。” 清 富察敦崇 《燕京岁时记·城隍出巡》:“出巡之时,皆以八人肩舆,舁藤像而行。有捨身为马僮者,有捨身为打扇者。”
(二)、牺牲自己。
明 叶宪祖 《鸾鎞记·秉操》:“我 鱼惠兰 ,只为姊妹情深,捨身相代。”
(三)、本指佛教徒牺牲自己的肉体,以表示佛法的大慈大悲的精神。后亦用于为国家、人民和正义事业而牺牲自己。
陈去病 《辑<陆沉丛书>初集竟题首》诗:“誓死肯从穷髮国,舍身齐上断头臺。”
释义:
本指佛教徒牺牲自己的肉体,以表示佛法的大慈大悲的精神。后亦用于为国家、人民和正义事业而牺牲自己。
造句:
1、真正觉悟的青年,应当舍身到最黑暗的地方;只有在最黑暗的地方,需要你们觉悟的光明。
2、有的人觉得能够舍身,能够用牺牲来对人类表示深切而毫无私心的同情,是一种快乐。、有了光明与黑暗的均衡的节奏,有了儿童的生命的节奏,才显出无穷无尽,莫测高深的岁月。
相关词语:
安身立命安身为乐安身之处安身之地安身乐业白云亲舍百舍重茧百身何赎百身莫赎半身不遂病魔缠身薄技在身不舍昼夜百舍重趼卑身贱体卑身屈体避军三舍避君三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