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毫
词语 | 秋毫 |
---|---|
拼音 | qiū háo |
字数 | 2字词语 |
形式 | ab式词语 |
意思:
鸟兽在秋天新长的细毛,比喻微小的事物:秋毫无犯。明察秋毫。解释:
(一)、亦作“ 秋豪 ”。鸟兽在秋天新长出来的细毛。喻细微之物。
《商君书·错法》:“夫 离朱 见秋豪百步之外,而不能以明目易人。”《孙子·形》:“举秋毫不为多力,见日月不为明目,闻雷霆不为聪耳。” 晋 葛洪 《抱朴子·自叙》:“秋毫之赠不入于门,纸笔之用皆出私财。” 宋 王安石 《收盐》诗:“一民之生重天下,君子忍与争秋豪。” 清 唐孙华 《时世公子行》:“呼卢博簺穷昼夜,百万一掷同秋毫。”
(二)、指毛笔。
南朝 宋 鲍照 《飞白书势铭》:“秋毫精劲,霜素凝鲜,霑此瑶波,染彼松烟。” 唐 王雝 《怀素上人草书歌》:“铜瓶锡杖倚閒庭,斑管秋毫多逸意。” 唐 朱逵 《怀素上人草书歌》:“转腕摧锋增崛崎,秋毫茧纸常相随。”
释义:
词语信息【词目】秋毫【拼音】qiū háo【解释】指秋天鸟兽身上新长的细毛,后用来比喻最细微的事物。【出处】秋毫不敢有所犯。——《史记·项羽本纪》秋毫之末。——《孟子·梁惠王上》循规蹈矩无损秋毫。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 ——《童趣》
造句:
1、 精明的人明察秋毫,小事不糊涂;高超的人懒算细帐,大事不马虎。
2、 外疾之害,轻于秋毫,人知避之;内疾之害,重于泰山,而莫之避。刘昼
相关词语:
暗送秋波百岁千秋冰壶秋月不差毫发不差毫厘不失毫厘冰壸秋月不爽毫发春花秋月春华秋实春兰秋菊春露秋霜春秋笔法春秋鼎盛春生秋杀春蛙秋蝉春蚓秋蛇春花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