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索
词语 | 走索 |
---|---|
拼音 | zǒu suǒ |
字数 | 2字词语 |
形式 | ab式词语 |
意思:
走绳。解释:
(一)、古代百戏之一。也称高絙、踏索、履索、走绳等。演员在绳索上表演各种动作。相传始于 汉 。
《文选·张衡<西京赋>》:“跳丸剑之挥霍,走索上而相逢。” 薛综 注:“索上长绳繫两头於梁,举其中央,两人各从一头上,交相度,所谓儛絙者也。” 明 郎瑛 《七修类稿·奇谑》:“ 张 如期至其地,见妇走索於市中,唤之即下。” 清 周锷 《观绳伎诸戏》诗:“少焉更呈走索能,坐客羣起各翘企。”参见“ 走钢丝 ”。
释义:
古代杂技节目。汉代已经流行。在两柱之间系一根粗绳,表演者从绳上走过。也有两三人分从两面走去,对面相逢,擦肩而过。更有在绳上“踊跃旋舞”,并作倒立等动作。这类杂技,历代又有“走绳”、“走大绳”等称谓,并有“硬绳”和“软绳”两类。现代的走钢丝,即从走索发展而来。
造句:
1、不过,年轻妇人并没有拿抹布挥走索菲.
2、二十余年,南擒刘岳,北走索头,东平齐、鲁,西定秦、雍,克殄十有三州。
相关词语:
走过场按图索骥暗中摸索按图索骏阪上走丸奔走呼号奔走相告奔走钻营笔走龙蛇不假思索不胫而走奔走如市奔走之友不加思索闯南走北弛声走誉驰声走誉吹毛索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