麋鹿
词语 | 麋鹿 |
---|---|
拼音 | mí lù |
字数 | 2字词语 |
形式 | ab式词语 |
意思:
也叫四不像。哺乳动物。过去认为它角似鹿,头似马,体似驴,蹄似牛,但又不全像以上四种动物中的一种,故名。毛淡褐色,性温驯,食植物。是中国特有珍稀动物。由于历代无节制地猎捕,现已无野生种。解释:
(一)、麋与鹿。
《孟子·梁惠王上》:“乐其有麋鹿鱼鳖。” 唐 孟郊 《隐士》诗:“虎豹忌当道,麋鹿知藏身。”
(二)、即麋。
《墨子·非乐上》:“今人固与禽兽麋鹿、蜚鸟、贞虫异者也。” 唐 崔道融 《元日有题》诗:“自量麋鹿分,只合在山林。” 清 孙枝蔚 《送陆粲石之金陵省令兄绣闻时归自关外》诗:“东头重聚因麋鹿,原上相关有鶺鴒。”
释义:
1.麋与鹿。 2.即麋。
造句:
1、 岂徒山木寿,空与麋鹿群。
2、 钟鼓体虚,为声闻而招击撞;麋鹿性逸,因豢养而受羁糜。
相关词语:
标枝野鹿铤鹿走险覆鹿寻蕉共挽鹿车鸿案鹿车即鹿无虞鹿车共挽鹿裘不完鹿死谁手鹿走苏台鹿皮苍璧鹿驯豕暴马鹿异形麋沸蚁动马鹿易形秦失其鹿权移马鹿群雄逐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