庙主
词语 | 庙主 |
---|---|
拼音 | miào zhǔ |
字数 | 2字词语 |
形式 | ab式词语 |
意思:
(一)、主持庙中事务的和尚或道士。(二)、指宗庙里的牌位。
解释:
(一)、宗庙中的牌位。
《后汉书·光武帝纪下》:“迁 吕太后 庙主于园,四时上祭。”《北史·林邑传》:“入其都,获其庙主十八枚,皆铸金为之,盖其国有十八世。”《明史·徐忠传》:“城陷,捧庙主自焚死。”
(二)、寺庙的住持。
《醒世恒言·勘皮靴单证二郎神》:“到了庙中,庙主自然出来迎接。”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孝女》:“庙主畏罪,与其徒终夜巡视。”
释义:
庙主,意为主持庙中事物的和尚或道士,出自《醒世恒言·勘皮靴单证二郎神》。
造句:
1、汤王弃戈下马,手持轩辕黄金剑单人闯入太庙主殿,挥剑疾斩,三大邪刀被击成碎片封印于地下。
2、贼毁明朝之庙主,辱及先人,我国家不惮征缮之劳,悉索敝赋,代为雪耻。
相关词语:
东道主北道主人不由自主不主故常闭关自主不迁之庙仓卒主人出奴入主打狗看主盗憎主人地主之谊独立自主当家作主盗怨主人地主之仪东道主人额外主事反客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