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笋
词语 | 石笋 |
---|---|
拼音 | shí sǔn |
字数 | 2字词语 |
形式 | ab式词语 |
意思:
溶洞中直立的像笋的物体,常与钟乳石上下相对,是由洞顶滴下的水滴中所含的碳酸钙沉淀堆积而成的。解释:
(一)、亦作“ 石笋 ”。挺直的大石,其状如笋,故名。
晋 常璩 《华阳国志·蜀志》:“时 蜀 有五丁力士,能移山,举万钧。每王薨,輒立大石,长三丈,重千钧,为墓志:今石笋是也。” 唐 范摅 《云溪友议》卷一:“﹝ 王轩 ﹞题诗毕,俄见一女郎,振琼璫,扶石笋,低回而谢。”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五:“ 成都 石笋,其状与笋不类,乃累叠数石成之。” 清 魏源 《栈道杂诗》之五:“今朝地稍平,石笋森森立。”
(二)、见“ 石笋 ”。
释义:
溶洞里地面形状像竹笋的地表形态。是洞顶含碳酸钙的水滴落到洞底后,经水分蒸发,碳酸钙沉淀而成。
造句:
1、迷乱复杂的溶洞,就有了千姿百态的石笋,就有了洞口突突的泉水。
2、这些石钟乳和石笋,有的象玉柱,有的象少女的玉臂,有的象莲藕,有的象竹笋。
相关词语:
试金石石尤风安如磐石安如盘石安于盘石搬石砸脚不分玉石穿云裂石春笋怒发餐云卧石触石决木滴水穿石点石成金电光石火鼎铛玉石儋石之储点石为金飞沙走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