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年
词语 | 疑年 |
---|---|
拼音 | yí nián |
字数 | 2字词语 |
形式 | ab式词语 |
意思:
(一)、怀疑他人的年龄。《左传·襄公三十年》载:晋悼夫人 食舆人之城 杞 者,绛县 人或年长矣,无子,而往与于食。同食者疑其年,使以实告。老者曰:“臣生之岁,正月甲子朔,四百有四十五甲子矣。其季於今三之一也。”师旷 推断老人为七十三岁。史赵、士文伯 测算其日数为二万六千六百有六旬。大夫 赵武 乃召老人而谢过,因授以田亩,任以为 绛县 师。后遂以“疑年”指有才德的民间老人。唐 权德舆《酬冯绛州早秋绛台感怀见寄》诗:“武符颁美化,亥字访疑年。”(二)、特指前人年龄有疑问而未能确定者。清 钱大昕 有《疑年录》四卷。
解释:
(一)、怀疑他人的年龄。
《左传·襄公三十年》载: 晋悼夫人 食舆人之城 杞 者, 绛县 人或年长矣,无子,而往与于食。同食者疑其年,使以实告。老者曰:“臣生之岁,正月甲子朔,四百有四十五甲子矣。其季於今三之一也。” 师旷 推断老人为七十三岁。 史赵 、 士文伯 测算其日数为二万六千六百有六旬。大夫 赵武 乃召老人而谢过,因授以田亩,任以为 绛县 师。后遂以“疑年”指有才德的民间老人。 唐 权德舆 《酬冯绛州早秋绛台感怀见寄》诗:“武符颁美化,亥字访疑年。”
(二)、特指前人年龄有疑问而未能确定者。
清 钱大昕 有《疑年录》四卷。
释义:
1.怀疑他人的年龄。《左传.襄公三十年》载﹕晋悼夫人食舆人之城杞者﹐绛县人或年长矣﹐无子﹐而往与于食。同食者疑其年﹐使以实告。老者曰﹕"臣生之岁﹐正月甲子朔﹐四百有四十五甲子矣。其季于今三之一也。"师旷推断老人为七十三岁。史赵﹑士文伯测算其日数为二万六千六百有六旬。大夫赵武乃召老人而谢过﹐因授以田亩﹐任以为绛县师。后遂以"疑年"指有才德的民间老人。 2.特指前人年龄有疑问而未能确定者。清钱大昕有《疑年录》四卷。
相关词语:
忘年交哀感中年百年不遇百年大计百年难遇百年树人百年偕老百年之柄百年之好百年之后半信半疑摽梅之年不惑之年不容置疑百年大业百年好合百年好事百年谐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