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镜
词语 | 铜镜 |
---|---|
拼音 | tóng jìng |
字数 | 2字词语 |
形式 | ab式词语 |
意思:
古代照脸的用具。一般圆形,照脸的一面磨光,另一面铸有花纹。解释:
(一)、亦作“ 铜竟 ”。古代照面的用具。铜制,一般作圆形,照面的一面磨光发亮,背面常铸花纹。我国从青铜时代初期出现铜镜,历经 商 、 周 、 秦 、 汉 ,直至 明 清 ,长期流行,至近代大量使用玻璃镜后,才被取代。
《后汉书·西羌传》:“或负板案以为楯,或执铜镜以象兵。” 晋 陆机 《与弟云书》:“ 仁寿殿 前有大方铜镜,高五尺餘,广三尺二寸。” 章炳麟 《东夷》诗之六:“要间鹿卢剑,铜镜能辟邪。” 鲁迅 《集外集拾遗补编·<吕超墓志铭>跋》:“与石同出壠中者,尚有瓦罌铜竟各一枚。”
释义:
古代用来照映形象的铜制镜子。一般是圆形,照面的一面磨光发亮,背面常铸花纹。中国最早的铜镜出现于新石器时代,战国时已很盛行。
造句:
1、西湖像一块碧玉,也像一面铜镜。
2、西湖像一块碧玉,一面铜镜。
相关词语:
分钗破镜分鞋破镜高悬秦镜高抬明镜孤鸾照镜昏镜重磨昏镜重明荆棘铜驼镜花水月镜里观花镜破钗分借镜观形镜分鸾凤镜里采花镜圆璧合乐昌分镜乐昌破镜乐昌之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