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治
词语 | 礼治 |
---|---|
拼音 | lǐ zhì |
字数 | 2字词语 |
形式 | ab式词语 |
意思:
中国历史上儒家的政治主张。要求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各级统治者都安于名位,遵守礼制,遵守社会规范和道德规范。解释:
(一)、儒家所提倡的一种统治方式。礼,指维护贵族等级秩序的一整套社会规范和道德规范,包括政治制度、社会、家庭伦理道德规范、仪式等。儒家自 孔子 起即提倡礼治,要求统治阶级和人民都要各安名位,遵守礼制,以便于巩固统治阶级内部秩序和更有效地统治人民。
释义:
1.儒家所提倡的一种统治方式。礼,指维护贵族等级秩序的一整套社会规范和道德规范,包括政治制度﹑社会﹑家庭伦理道德规范﹑仪式等。儒家自孔子起即提倡礼治,要求统治阶级和人民都要各安名位,遵守礼制,以便于巩固统治阶级内部秩序和更有效地统治人民。
造句:
1、 一个负责地方秩序的父母官,维持礼治秩序的理想手段是教化,而不是折狱。
2、 第二层基础是法治和礼治,基于新型的美德,职责与权利理论。
相关词语:
爱礼存羊安邦治国傲慢少礼傲慢无礼卑礼厚币彬彬有礼博文约礼不治之症卑辞厚礼拨乱反治拨乱为治长斋礼佛长治久安垂拱而治以礼相待操揉磨治晨参暮礼顶礼膜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