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绶
词语 | 印绶 |
---|---|
拼音 | yìn shòu |
字数 | 2字词语 |
形式 | ab式词语 |
意思:
古代官吏的印和系(jì)印的丝带。解释:
(一)、印信和系印信的丝带。古人印信上系有丝带,佩带在身。
《史记·项羽本纪》:“ 项梁 持守头,佩其印綬。”《旧唐书·裴度传》:“带丞相之印綬,所以尊其名;赐诸侯之斧鉞,所以重其命。”《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五四回:“﹝ 兗州府 ﹞连忙委了本府经歷厅,到 嶧县 去摘了印綬,权时代理县事。”
(二)、借指官爵。
唐 韦应物 《饵黄精》诗:“终期脱印綬,亦与天壤存。” 宋 彭乘 《墨客挥犀》卷三:“旧説见龟蛇集者有印綬之喜。”
释义:
印绶,汉语词汇。拼音:yìn shòu释义:1、印信和系印信的丝带。古人印信上系有丝带,佩带在身。2、借指官爵。
造句:
1、 云出寨迎接,待以宾礼,置酒共饮,纳了印绶,酒至数巡,范曰:将军姓赵,某亦姓赵,五百年前,合是一家。
2、 当年仲夏,翼公“乃解印绶谢诸僚友”,乘船沿赣江下行,自觅归隐躬耕之地。
相关词语:
飞鸿印雪封金挂印挂印悬牌画沙印泥金印紫绶金章紫绶弹冠结绶心心相印印累绶若紫绶金章一步一个脚印印把子拿印把子金印如斗金印系肘印章三品白泥赤印跋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