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隶
词语 | 古隶 |
---|---|
拼音 | gǔ lì |
字数 | 2字词语 |
形式 | ab式词语 |
意思:
秦 汉 隶书。与 三国 后盛行的今隶(楷书)对称。解释:
(一)、秦 汉 隶书。与 三国 后盛行的今隶(楷书)对称。
《西京杂记》卷六:“ 杜陵 秋胡 者,能通《尚书》,善为古隶字。” 晋 王羲之 《题卫夫人<笔阵图>后》:“其草书,亦復须篆势、八分、古隶相杂,亦不得急,令墨不入纸。” 明 陆深 《书辑》:“自 程邈 以降,谓之 秦 隶; 贾舫 《三仓》、 蔡邕 《石经》诸作,谓之 汉 隶; 钟 王 变体,谓之今隶;合 秦 汉 谓之古隶。”
释义:
1.秦汉隶书。与三国后盛行的今隶(楷书)对称。
造句:
1、章草参以明代宋克笔意,潇洒飘逸,又融入古隶之神韵,因而赢得“浙北章草第一手”的美誉。
2、学习隶书传统,除东汉时期的碑刻外,还有古隶阶段的木牍、简帛、刻石,其风格之多样、造型的奇特、趣味的多变,会给学隶书者提供丰富的信息。
相关词语:
爱素好古变古易常彪炳千古博古通今不古不今不今不古不期修古变古乱常变古易俗博览古今察今知古寸心千古超今冠古超今绝古超今越古陈古刺今成年古代刁钻古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