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公鼎
词语 | 毛公鼎 |
---|---|
拼音 | máo gōng dǐng |
字数 | 3字词语 |
形式 | abc式词语 |
意思:
西周晚期青铜器。有铭文497字,记述周宣王诰诫和褒赏其大臣毛公(àn)的事。是现已发现铭文字数最多的青铜器。解释:
(一)、西周 晚期 宣王 时的青铜器。
清 道光 末在 陕西省 岐山县 出土。完好无损。铭文三十二行,连重文共四百九十七字。为传世青铜器最长的铭文。此器现藏我国 台湾省 。参阅 郭沫若 《“毛公鼎”之年代》。
释义:
西周晚期青铜器。清道光末年在陕西岐山出土。鼎上有铭文四百七十九个字,记述了周宣王告诫和褒赏臣下毛公fe43的事情。是中国现存铭文最长的青铜器。现藏台湾省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
造句:
1、毛公鼎:命途多舛的国宝重器,毛公鼎。
2、其中,翠玉白菜、毛公鼎、东坡肉形石被称为镇馆三宝。
相关词语:
爱毛反裘爱惜羽毛拔山扛鼎白衣公卿报冰公事秉公办理秉公无私不毛之地不擒二毛拔毛济世拔毛连茹拔山举鼎抱冰公事背公向私背公营私秉公灭私秉公任直不拔一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