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君
词语 | 家君 |
---|---|
拼音 | jiā jūn |
字数 | 2字词语 |
形式 | ab式词语 |
意思:
家父。解释:
(一)、 春秋 时代卿大夫封地的基层官员。
《墨子·尚同下》:“卿之宰又以其知力为未足独左右其君也,是以选择其次,立而为乡长、家君。”《墨子·尚同下》:“故 子墨子 言曰:‘然胡不赏使家君,试用家君,发宪布令其家。’”
(二)、《易·家人》:“家人有严君焉,父母之谓也。”后因称己父为家君。
《后汉书·列女传·汝南袁隗妻》:“ 孔子 大圣,不免 武叔 之毁; 子路 至贤,犹有 伯寮 之愬。家君获此,固其宜耳。” 明 高濂 《玉簪记·追别》:“我有白玉鸳鸯扇坠一枚,原是我家君所赐,今日赠君,期为双鸳之兆。” 清 李渔 《蜃中楼·双订》:“家君杜门深居,不通宾客,就有冰人到来,也不能相见。”
(三)、用称人父,但多需在前面加适当的称对方的敬词如“贤”、“足下”之类。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政事》:“ 袁公 问曰:‘贤家君在 太丘 ,远近称之,何所履行?’ 元方 曰:‘老父在 太丘 ,彊者绥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德行》:“客有问 陈季方 :‘足下家君 太丘 ,有何功德而荷天下重名?’ 季方 曰:‘吾家君譬如桂树生 泰山 之阿,上有万仞之高,下有不测之深。’”
释义:
1、春秋时代卿大夫封地的基层官员。2、对他人称呼自己的父亲。3、.用称人父,但多需在前面加适当的称对方的敬词如"贤"﹑"足下"之类。
造句:
1、 汉家君臣欢宴终,高议云台论战功。天子临轩赐侯印,将军佩出明光宫。王维
2、 中午跟家君一起去家伯家,但他暨家伯母说早上已经去过扫墓。
相关词语:
清君侧三家村挨家挨户爱国如家安国宁家安家立业安家落户阿家阿翁安家乐业罢黜百家白手起家百家争鸣半路出家白手成家白手兴家败国丧家败国亡家保家卫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