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并
词语 | 隔并 |
---|---|
拼音 | gé bìng |
字数 | 2字词语 |
形式 | ab式词语 |
意思:
(一)、犹隔并。(二)、谓阴阳失调而生之水旱灾害。
解释:
(一)、犹隔并。
晋 葛洪 《抱朴子·交际》:“天地不交则不泰,上下不交即乖志。夫不泰则二气隔併矣。”
(二)、谓阴阳失调而生之水旱灾害。
《后汉书·陈忠传》:“故天心未得,隔并屡臻。” 李贤 注:“隔并,谓水旱不节也。”《晋书·阮种传》:“自顷阴阳隔并,水旱为灾,亦犹期运之致。” 元 李冶 《敬斋古今黈》卷三:“天地之气,阴阳相半,曰暘曰雨,各以其时,则谓之和平。一有所偏,则谓之隔并。隔并者,谓阴阳有所闭隔,则或枯或潦,有所兼并也。”
释义:
1.谓阴阳失调而生之水旱灾害。
相关词语:
挨肩并足倍日并行比肩并起并蒂芙蓉并驾齐驱并日而食并为一谈并行不悖白头相并并存不悖并疆兼巷并驱争先并容徧覆并世无两并威偶势并赃拿贼椿萱并茂多收并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