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两
词语 | 明两 |
---|---|
拼音 | míng liǎng |
字数 | 2字词语 |
形式 | ab式词语 |
意思:
(一)、《易·离》:“明两作离,大人以继明照于四方”。(二)、借指帝王或太子。
解释:
(一)、《易·离》:“明两作离,大人以继明照于四方”。
孔颖达 疏:“明两作离者,离为日,日为明。今有上下二体,故云明两作离也。”本谓《离》卦离下离上,为两明前后相续之象。后以“明两”指太阳。 晋 陶潜 《五月旦作和戴主簿》:“明两萃时物,北林荣且丰。” 刘师培 《<骈文读本>序》:“惟是音泮輊轩,象昭明两,比物丑类之规,切响浮声之軫,后贤斯闓,古或未昭。”
(二)、借指帝王或太子。
《文选·谢瞻<张子房>诗》:“明两烛 河 阴,庆霄薄 汾 阳。” 李善 注:“明两、庆霄,皆喻 宋高祖 ( 刘裕 )。”《文选·谢灵运<拟魏太子“邺中集”诗·王粲》:“不谓息肩愿,一旦值明两。” 吕延济 注:“ 武帝 既明,而太子又明,故谓太子为明两也。” 唐 李白 《商山四皓》诗:“一行佐明两,欻起生羽翼。” 清 顾炎武 《乾陵》诗:“復子仍明两,登遐获令终。”
释义:
明两有以下两种意思
相关词语:
爱憎分明暧昧不明暗斗明争暗箭明枪白黑分明白蜡明经搬斤播两半斤八两蔽聪塞明冰雪聪明不明不白背暗投明闭明塞聪蔽明塞聪并世无两擘两分星察察为明长夜难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