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师
词语 | 国师 |
---|---|
拼音 | guó shī |
字数 | 2字词语 |
形式 | ab式词语 |
意思:
(一)、国家的军队。《左传·襄公十八年》:“子殿国师,齐 之辱也。”(二)、王莽 设置的职官。《汉书·刘歆传》:“及 王莽 篡位,歆 为国师。”参见“四辅”。
(三)、太师的别称。《后汉书·赵典传》:“公卿復表 典 篤学博闻,宜备国师。”李贤 注引 徐坚 云:“国师,即太师也。”
(四)、一国的师表。《陈书·周弘正袁宪传赞》:“观其雅量标举,尤善玄言,亦一代之国师矣。”
(五)、指国子祭酒。《梁书·王承传》:“俄转国子祭酒。承 祖 俭 及父 暕 尝为此职,三世为国师,前代未之有也。”
(六)、帝王封赐僧人的尊号。始于 北齐 法常。《大宋僧史略》卷中:“北齐 有高僧 法常 …… 齐王 崇为国师。”《景德传灯录·慧安国师》:“嵩岳 慧安 国师…… 武后 徵至輦下,待以师礼。”
(七)、元、明、清 亦用以敕封藏传佛教地区(西藏、内蒙 等)的上层僧侣。《元史·释老传·八思巴》:“中统 元年,世祖 即位,尊为国师,授以玉印。”
解释:
(一)、国家的军队。
《左传·襄公十八年》:“子殿国师, 齐 之辱也。”
(二)、 王莽 设置的职官。
《汉书·刘歆传》:“及 王莽 篡位, 歆 为国师。”参见“ 四辅 ”。
(三)、太师的别称。
《后汉书·赵典传》:“公卿復表 典 篤学博闻,宜备国师。” 李贤 注引 徐坚 云:“国师,即太师也。”
(四)、一国的师表。
《陈书·周弘正袁宪传赞》:“观其雅量标举,尤善玄言,亦一代之国师矣。”
(五)、指国子祭酒。
《梁书·王承传》:“俄转国子祭酒。 承 祖 俭 及父 暕 尝为此职,三世为国师,前代未之有也。”
(六)、帝王封赐僧人的尊号。始于 北齐 法常 。
《大宋僧史略》卷中:“ 北齐 有高僧 法常 …… 齐王 崇为国师。”《景德传灯录·慧安国师》:“ 嵩岳 慧安 国师…… 武后 徵至輦下,待以师礼。”
(七)、 元 、 明 、 清 亦用以敕封藏传佛教地区( 西藏 、 内蒙 等)的上层僧侣。
《元史·释老传·八思巴》:“ 中统 元年, 世祖 即位,尊为国师,授以玉印。”
释义:
“国师”是中国历代帝王对于佛教徒中一些学德兼备的高僧所给予的称号。我国高僧获得国师称号的,一般以北齐时代(550—577)法常为始。但更多的国师出自道家,如唐代国师杨筠松,是典型的道教徒,风水学泰斗,元朝国师丘处机等均出道教。一般由汉人统治的朝代国师多出自道教,由少数民族统治的朝代有部分时期,国师从佛教中产生。
造句:
1、 西侧有讲经堂,是蒙古佛教首领章嘉国师和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讲经场所。
2、 大约在公元一九九二年左右,国师设计了一套非常有意思的以毛*席语录为主题的t型衫。
相关词语:
百世师一字师爱国如家安邦定国安邦治国安国宁家安国富民百万雄师班师回朝保国安民闭关锁国病民蛊国百世之师败国丧家败国亡家拜赐之师班师得胜班师回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