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汉语词典 > 五贼

五贼

词语五贼
拼音wǔ zéi
字数2字词语
形式ab式词语

意思:

(一)、道教谓命、物、时、功、神为五贼。
(二)、指五种有害禾稼的东西。
(三)、五种自伤致疾之事。

解释:

(一)、道教谓命、物、时、功、神为五贼。

《阴符经》上:“天有五贼,见之者昌。” 张果 注:“五贼者,命、物、时、功、神也……故反经合道之谋其名有五,圣人禪之乃谓之贼,天下赖之则谓之德。故贼天之命,人知其天而不知其贼, 黄帝 所以代 炎帝 也。贼天之物,人知其天而不知其贼,帝 尧 所以代帝 挚 也。贼天之时,人知其天而不知其贼,帝 舜 所以代帝 尧 也。贼天之功,人知其天而不知其贼, 大禹 所以代帝 舜 也。贼天之神,人知其天而不知其贼, 殷汤 所以革 夏 命也, 周武 所以革 殷 命也。故见之者昌,自然而昌也。” 清 钱谦益 《炼丹台》诗:“六相资辅弼,五贼收狂癲。”

(二)、指五种有害禾稼的东西。

唐 元稹 《郊天日五色祥云赋》:“正五刑以去五虐,繁五稼而除五贼。”

(三)、五种自伤致疾之事。

清 唐甄 《潜书·厚本》:“思淫心疾,气淫肝疾,味淫脾疾,饮淫肺疾,色淫肾疾。此五者,内自贼者也。五贼日蚀,则渐伤而中虚,以成内疾。”

释义:

五贼者非五贼也,实为五德。五贼可理解为五行、五味、五色等,一说是出于《阴符经》,《阴符经》和《道德经》词序混乱其实是一种高明的教育方法,《阴符经》可以作为《道德经》的总纲,而二者又同源于《易经》。

相关链接

相关词语:

五里雾挨三顶五捱三顶五拔十得五拔十失五并赃拿贼博览五车攒三聚五攒三集五独夫民贼腹载五车家贼难防九五之尊乱臣贼子连三接五连三跨五铭感五内目迷五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