磬石
词语 | 磬石 |
---|---|
拼音 | qìng shí |
字数 | 2字词语 |
形式 | ab式词语 |
意思:
(1).适宜制磬的美石。《山海经·西山经》:“ 小华之山 ……其阴多磬石。” 郭璞 注:“可以为乐石。” 郝懿行 笺疏:“ 秦 《嶧山刻石》文云‘刻兹乐石’,即磬石也。”《汉书·地理志上》“贡璆、铁、银、鏤、砮、磬” 唐 颜师古 注:“磬,磬石也。” 宋 乐史 《太平寰宇记·江南西道·永州》:“磬石。《荆州记》云:‘ 零陵郡 界通出石磬,亚於 徐州 。’”(2).寺院中用以召集众僧的鸣器。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贝编》:“ 歷城县 光政寺 有磬石,形如半月,腻光若滴。扣之,声及百里。” 清 周亮工 《书影》卷四:“ 长安 故宫闕前,有 唐 肺石尚在。其制如佛寺所击磬石而甚大,可长八、九尺……製似今云板之类。”(3).山名。在今 安徽省 灵壁县 北。 清 顾祖禹 《读史方舆纪要·江南三·宿州灵壁县》:“ 磬石山 在县北七十里,山产磬石,即《禹贡》所云‘ 泗 滨浮磬’也。”解释:
(一)、适宜制磬的美石。
《山海经·西山经》:“ 小华之山 ……其阴多磬石。” 郭璞 注:“可以为乐石。” 郝懿行 笺疏:“ 秦 《嶧山刻石》文云‘刻兹乐石’,即磬石也。”《汉书·地理志上》“贡璆、铁、银、鏤、砮、磬” 唐 颜师古 注:“磬,磬石也。” 宋 乐史 《太平寰宇记·江南西道·永州》:“磬石。《荆州记》云:‘ 零陵郡 界通出石磬,亚於 徐州 。’”
(二)、寺院中用以召集众僧的鸣器。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贝编》:“ 歷城县 光政寺 有磬石,形如半月,腻光若滴。扣之,声及百里。” 清 周亮工 《书影》卷四:“ 长安 故宫闕前,有 唐 肺石尚在。其制如佛寺所击磬石而甚大,可长八、九尺……製似今云板之类。”
(三)、山名。在今 安徽省 灵壁县 北。
清 顾祖禹 《读史方舆纪要·江南三·宿州灵壁县》:“ 磬石山 在县北七十里,山产磬石,即《禹贡》所云‘ 泗 滨浮磬’也。”
释义:
概述【义】古称“泗滨浮磬”。产自安徽灵璧县渔沟镇石磬山 音质清脆 余音绵长 可制作打击乐器【磬】。海岱及淮惟徐州,淮、沂其乂。厥田惟上中,厥赋中中,厥贡为土五色……泗滨浮磬,淮夷蠙珠暨鱼。摘自《尚书·禹贡》。《尚书》古籍书名。尚通“上”,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关于上古时典章文献的汇编。古籍中也单称《尚书》为《书》。相传曾经由孔子编选,儒家列为经典之一。它记载了虞、夏、商、周的一些重要历史事实,保存了上古时期大量的政治、天文、地理、刑法等方面的资料。《书·禹贡》是《尚书·夏书》中的篇名,大约成书于周秦之际,把当时中国分为九州,记述了各区域的山川分布、交通、物产状况以及贡赋等级等,保存了我国古代的重要地理及物产资料。《尚书》有《古文尚书》和《今文尚书》。
造句:
1、我们两国的友谊犹如磬石之固,任何外来力量也动摇不了。
2、一缕烟眷眷不似恋青山,开在磬石间原是玉生烟,韫玉而山辉水怀珠川媚,烟波自裴回不知心等谁,君不见君不见红楼梦回的劳燕双飞,于世间于世间瓦全玉碎的凄凄美美,吟一句吟一句杜鹃泣泪或花谢花飞。七朵
相关词语:
试金石石尤风安如磐石安如盘石安于盘石搬石砸脚不分玉石穿云裂石餐云卧石触石决木滴水穿石点石成金电光石火鼎铛玉石儋石之储点石为金飞沙走石匪石匪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