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汉语词典 > 士君子

士君子

词语士君子
拼音shì jūn zǐ
字数3字词语
形式abc式词语

意思:

(一)、周制,“士”指州长、党正,“君子”指卿、大夫和士。
(二)、古代指上层统治人物。
(三)、旧时指有学问而品德高尚的人。
(四)、泛指读书人。

解释:

(一)、 周 制,“士”指州长、党正,“君子”指卿、大夫和士。

《礼记·乡饮酒义》:“乡人、士君子,尊於房中之间,宾主共之也。” 郑玄 注:“士,州长、党正也;君子谓卿、大夫、士也。”

(二)、古代指上层统治人物。

《墨子·尚贤下》:“而今天下之士君子,居处言语皆尚贤,逮至其临众发政而治民,莫知尚贤而使能,我以此知天下之士君子明小而不明於大也。”

(三)、旧时指有学问而品德高尚的人。

《荀子·非相》:“有小人之辩者,有士君子之辩者,有圣人之辩者。不先虑,不早谋,发之而当,成文而类,居错迁徙,应变不穷,是圣人之辩者也;先虑之,早谋之,斯须之言而足听,文而致实,博而党正,是士君子之辩者也。” 汉 刘歆 《移书让太常博士》:“此乃有识者之所嘆慜,士君子之所嗟痛也!” 宋 王安石 《上皇帝万言书》:“ 文王 能陶冶天下之士,而使之皆有士君子之才,然后随其才之所有而官使之。”

(四)、泛指读书人。

《儒林外史》第三四回:“但凡士君子横了一个做官的念头在心里,便先要骄傲妻子。妻子想做夫人,想不到手,便事事不遂心,吵闹起来。”

释义:

士君子,汉语词汇,拼音shì jūn zǐ。古代指上层统治人物。

造句:

1、良农不为水旱不耕,良贾不为折阅不市,士君子不为贫穷怠乎道。

2、士君子之处世,贵能有益于物耳,不徒高谈虚论,左琴右书,以费人君禄位也。

相关链接士君子造句

相关词语:

碰钉子清君侧矮子看戏爱民如子爱人好士傲贤慢士矮子观场白衣秀士饱学之士抱子弄孙博士买驴不当人子不肖子孙不栉进士白屋之士鲍子知我避君三舍不按君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