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汉语词典 > 耆老

耆老

词语耆老
拼音qí lǎo
字数2字词语
形式ab式词语

意思:

年老而有地位的士绅

解释:

(一)、老年人。

《礼记·王制》:“养耆老以致孝,恤孤独以逮不足。”《汉书·朱博传》:“门下掾 赣遂 耆老大儒,教授数百人,拜起舒迟。” 唐 王翰 《饮马长城窟行》:“问之耆老何代人?云是 秦王 筑城卒。”《新唐书·儒学传下·褚无量》:“﹝ 无量 ﹞以耆老,随仗听徐行,又为设腰舆,许乘入殿中。”

(二)、年老。

《汉书·宣帝纪》:“朕惟耆老之人,髮齿堕落,血气衰微,亦亡暴虐之心。” 宋 叶适 《宋杜君墓志铭》:“如君之安于一丘,而能自信独乐,耆老不倦,以尽其死,是可贤也。”

(三)、老成人。

《礼记·檀弓上》:“ 鲁哀公 誄 孔子 曰:‘天不遗耆老,莫相予位焉。’” 陈澔 集说:“言天不留此老成,而无有佐我之位者。”

(四)、特指致仕卿大夫。

《礼记·王制》:“耆老皆朝于庠。” 郑玄 注:“耆老,乡中致仕之卿大夫也。”

(五)、指年老而有地位的士绅。

《水浒传》第九四回:“两县耆老率领百姓,牵羊担酒,献纳城池。”《文明小史》第三七回:“那 诸城 的百姓……听见新官到任,而且为着这件事来的,内中就推出几箇耆老来见新官。”

(六)、古代南方少数民族中称能言善辩者。

晋 常璩 《华阳国志·南中志》:“夷中有桀黠能言议屈服种人者,谓之耆老。其所议论,谓之夷经。”

释义:

耆老,汉语词汇。拼音:qí lǎo释义:六十曰耆,七十曰老,原指六七十岁的老人。

造句:

1、猶人之耆老,齒墮發白,肌肉枯臘,而精神弗為之能潤澤內外周遍,則氣索而死,如火燭之俱盡矣。

2、耆老普通对望物感觉非常刺激的敏锐程度有所减退,假如能有认识地多打几个张口,可以增加体内一氧气化氮的萌生,有助于勃第一次打更坚挺。

相关链接耆老造句

相关词语:

老江湖安老怀少白头偕老百年偕老宝刀不老饱以老拳波澜老成白头到老百年谐老宝刀未老饱飨老拳笔老墨秀长生不老村夫野老沧浪老人长春不老陈言老套骋耆奔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