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教
词语 | 密教 |
---|---|
拼音 | mì jiào |
字数 | 2字词语 |
形式 | ab式词语 |
意思:
大乘佛教后起的一派,相对于“显教”而言。唐 开元 年间由 善无畏、金刚智 等传入 中国。自称受于法身佛 大日如来 亲证的秘密法门和真实言教。主要经典为《大日经》、《金刚顶经》和《苏悉地经》。两部秘法为“胎藏界”与“金刚界”。仪轨严格复杂,须由上师秘密传授,才能修行。主要修法是通过“三密相应”(结印、持咒、观想)而达到身、口、意“三业清净”,乃至“即身成佛”。流行于 中国 西藏 等地区的,称为“藏密”(俗称“喇嘛教”);传入 日本 的,一般称为“真言宗”。唐 独孤及《佛顶尊胜陁罗尼幢赞序》:“故诸法生於假名,非智无以调伏故,大音传於密教,茫茫五浊,客尘覆之。”解释:
(一)、大乘佛教后起的一派,相对于“显教”而言。
唐 开元 年间由 善无畏 、 金刚智 等传入 中国 。自称受于法身佛 大日如来 亲证的秘密法门和真实言教。主要经典为《大日经》、《金刚顶经》和《苏悉地经》。两部秘法为“胎藏界”与“金刚界”。仪轨严格复杂,须由上师秘密传授,才能修行。主要修法是通过“三密相应”(结印、持咒、观想)而达到身、口、意“三业清净”,乃至“即身成佛”。流行于 中国 西藏 等地区的,称为“藏密”(俗称“喇嘛教”);传入 日本 的,一般称为“真言宗”。 唐 独孤及 《佛顶尊胜陁罗尼幢赞序》:“故诸法生於假名,非智无以调伏故,大音传於密教,茫茫五浊,客尘覆之。”
释义:
1.大乘佛教后起的一派,相对于"显教"而言。唐开元年间由善无畏﹑金刚智等传入中国。自称受于法身佛大日如来亲证的秘密法门和真实言教。主要经典为《大日经》﹑《金刚顶经》和《苏悉地经》。两部秘法为"胎藏界"与"金刚界"。仪轨严格复杂,须由上师秘密传授,才能修行。主要修法是通过"三密相应"(结印﹑持咒﹑观想)而达到身﹑口﹑意"三业清净",乃至"即身成佛"。流行于中国西藏等地区的,称为"藏密"(俗称"喇嘛教");传入日本的,一般称为"真言宗"。
造句:
1、 密教以高度组织化的咒术、仪轨与世俗信仰为主要特征。
2、 五佛思想是密教金刚乘的根本宇宙观,五方佛体系的最终形成也标志佛教神系的完备和系统化。
相关词语:
不教而杀不教而诛不教之教不可教训不吝赐教不吝指教八音遏密百密一疏变俗易教不屑教诲沉密寡言词严义密遏密八音反面教员奉令承教公规密谏过从甚密画荻教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