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状
词语 | 名状 |
---|---|
拼音 | míng zhuàng |
字数 | 2字词语 |
形式 | ab式词语 |
意思:
说出事物的状态(多用在否定词后面):兴奋之情,不可名状。解释:
(一)、名称与形状。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漯水》:“ 平舒城 东九十里,有 广平城 ,疑是城也,寻其名状,忖理为非。” 宋 王令 《八桧图》诗:“旁摹石刻署名状,各有凭附相夤缘。”《广群芳谱·凡例》:“今每一物,详释名状,列於其首。”
(二)、形容,描述。
唐 李复言 《续幽怪录·杨恭政》:“珍华香洁,不可名状。” 明 《杀狗记·吴忠看主》:“苦楚难名状,一夜思量一夜长。” 茅盾 《归途杂拾·东江乡村》:“这时心里的惨痛凄凉非言语所能名状。”
释义:
1.名称与形状。 2.形容,描述。
造句:
1、顿时,他觉得心里象熬一付中药,翻滚着一股不可名状的苦味。
2、火烧云形态千变万化,难以名状,作者却用比拟的手法,分别用人们所熟悉、更为儿童喜爱的马、狗、狮等象形,不但刻画其静态,更细致地描绘其动态,象形各具情态,栩栩如生,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和强烈的艺术感染。
相关词语:
安于现状按名责实榜上无名变名易姓不堪言状不可名状不可言状不名一钱不务空名必也正名兵出无名不名一格不名一文驰名中外臭名远扬臭名昭著出言无状垂名青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