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词
词语 | 小词 |
---|---|
拼音 | xiǎo cí |
字数 | 2字词语 |
形式 | ab式词语 |
意思:
三段论中结论的主词。见〖三段论〗。解释:
(一)、按谱填写的短篇歌词。
前蜀 牛峤 《女冠子》词:“浅笑含双靨,低声唱小词。” 明 郎瑛 《七修类稿·诗文·艳词不可填》:“昔僧 秀关西 与 黄山谷 曰:‘作诗无害,惟艳歌小词可罢之。’” 清 侯方域 《绝句》:“容华博得春风歇,不羡《清平》赋小词。”
(二)、民间歌谣或曲艺。犹小调。
《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三九引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都门盛唱小词曰:‘喜则喜,得入手;愁则愁,不长久;忻则忻,我两个廝守;怕则怕,人来破鬭。’虽三尺之童皆歌之,不知何谓之。” 宋 灌圃耐得翁 《都城纪胜·瓦舍众伎》:“嘌唱,谓上鼓面唱令曲、小词。” 明 张岱 《陶庵梦忆·二十四桥风月》:“或发娇声唱《劈破玉》等小词。”
释义:
小词,宋词的分类之一,即后世所称的令、引、近。词是一种配合曲调传唱的文学样式,它产生于隋唐之际,成熟于晚唐五代之时,大盛于宋代,成为一代文学的代表。“倚声填词”是词的最大特征。
造句:
1、本文试图探讨雅词创作的得失成败,选择一位小词人林正大为切入点,侧重分析雅化的偏失和不足。
2、很快,整个世界为这个小词的力量陷入战争。
相关词语:
本小利微不拘小节不无小补不赞一词百喙一词稗官小说包揽词讼不修小节陈词滥调词不逮理词钝意虚词穷理极词不达意长材小试谄词令色陈言肤词出词吐气出言吐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