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相
词语 | 自相 |
---|---|
拼音 | zì xiāng |
字数 | 2字词语 |
形式 | ab式词语 |
意思:
指自己跟自己或集体内部的成员相互之间(存在某种情况):自相矛盾。自相惊扰。自相残害。解释:
(一)、相互。
《后汉书·党锢传·范滂》:“君为人臣,不惟忠国,而造部党,自相褒举,评论朝廷,虚构无端,诸所谋结,并欲何为?”《二刻拍案惊奇》卷四:“两承差自相商议了一回道:‘除非如此如此。’”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游黄山日记》:“诸峯自相掩蔽,不能一目尽也。”
(二)、亲自察看。
《三国志·吴志·薛综传》:“自臣昔客始至之时, 珠崖 除州县嫁聚,皆须八月引户,人民集会之时,男女自相可适,乃为夫妻,父母不能止。”
(三)、佛教语。指事物各自外现的形象特征。与“共相”相对。
章炳麟 《国故论衡·明见》:“﹝物﹞无毕同,故有自相;无毕异,故有共相。” 章炳麟 《国故论衡·明见》:“浮屠之言曰:从一青计之,以是青为自相,以凡青为共相,青同也。以凡青为自相,以赤、白、黄、紫为共相,显色同也。以显色为自相,以声、香、味、触为共相,色聚同也。”参见“ 共相 ”。
释义:
相互。《史记·孝武本纪》:“于是上使先验小方,斗旗,旗自相触击。”《后汉书·党锢传·范滂》:“君为人臣,不惟忠国,而造部党,自相褒举,评论朝廷,虚构无端,诸所谋结,并欲何为?”《二刻拍案惊奇》卷四:“两承差自相商议了一回道:‘除非如此如此。’”《东周列国志》第一百零八回:“李斯议曰:‘周封国数百,同姓为多,其后子孙,自相争杀无已。今陛下混一海内,皆为郡县,虽有功臣,厚其禄俸,无尺土一民之擅,绝兵革之原,岂非久安长治之术哉?’”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游黄山日记》:“诸峯自相掩蔽,不能一目尽也。”
造句:
1、奸臣欲窃位。树党自相群。
2、同声自相应,同心自相知。傅玄
相关词语:
安危相易安闲自得安闲自在按行自抑昂然自得盎盂相击盎盂相敲傲睨自若昂昂自若昂然自若遨翔自得拔刀相助跋扈自恣白首相知白头相守白眼相看白衣卿相伴食宰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