赀虏
词语 | 赀虏 |
---|---|
拼音 | zī lǔ |
字数 | 2字词语 |
形式 | ab式词语 |
意思:
古时对 匈奴 的蔑称。解释:
(一)、古时对 匈奴 的蔑称。
《三国志·魏志·乌丸鲜卑东夷传论》“使译时通,记述随事,岂常也哉”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魏 鱼豢 《魏略·西戎传》:“ 貲虏 ,本 匈奴 也。 匈奴 名奴婢为貲。”《南齐书·河南传》:“ 河南 , 匈奴 种也。 汉 建武 中, 匈奴 奴婢亡匿在 凉州 界杂种数千人,虏名奴婢为貲,一谓之‘貲虏’。”
释义:
1.古时对匈奴的蔑称。赀 : 赀(赀) zī 计量:所费不赀。不可赀计。同“资”①。 笔画数:10;部首:贝;虏 : 虏(虏) lǔ 俘获:虏获。俘虏。(a.打仗时捉住敌人;b.打仗时捉住的敌人)。俘获的人。
相关词语:
所费不赀成则为王,败则为虏剪虏若草不赀之躯不赀之赏不赀之损志枭逆虏不赀之器万贯赀财不赀之禄搴旗虏将辛赀臣虏敛赀虏酒赀钱北虏仇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