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人
词语 | 立人 |
---|---|
拼音 | lì rén |
字数 | 2字词语 |
形式 | ab式词语 |
意思:
(1).立身,做人。《易·说卦》:“立人之道曰仁与义。” 南朝 宋 颜延之 《又释何衡阳达性论》:“果两仪罔託,亦何取於立人。”(2).扶持、造就人。《论语·雍也》:“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3).人中。指人的上唇之上正中凹下的部分。《释名·释形体》:“鼻下曰立人,取立於鼻下,狭而长似人立也。”(4).汉字“人”作偏旁时写作“亻”,称立人。 宋 姜夔 《续书谱·位置》:“假如立人、挑土、田、王、衣、示一切偏旁,皆须令狭长,则右有餘地矣。”解释:
(一)、立身,做人。
《易·说卦》:“立人之道曰仁与义。” 南朝 宋 颜延之 《又释何衡阳达性论》:“果两仪罔託,亦何取於立人。”
(二)、扶持、造就人。
《论语·雍也》:“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三)、人中。指人的上唇之上正中凹下的部分。
《释名·释形体》:“鼻下曰立人,取立於鼻下,狭而长似人立也。”
(四)、汉字“人”作偏旁时写作“亻”,称立人。
宋 姜夔 《续书谱·位置》:“假如立人、挑土、田、王、衣、示一切偏旁,皆须令狭长,则右有餘地矣。”
释义:
孔子在《论语· 雍也》篇中还说过:“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这里的“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儒家为人处世准则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前句是从“欲”的角度来讲,后句是从“不欲”的角度来讲,这两个方面不存在感情色彩的问题,更不存在对立,有机不可分地统一在一起,完整组成了儒家的一条道德准则。
造句:
1、 自私自利之心,是立人达人之障。吕坤
2、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孔子
相关词语:
一人敌哀毁骨立矮人看场爱人好士爱人利物爱人以德安家立业安身立命暗箭伤人傲然屹立哀毁瘠立矮人观场矮人看戏暗锤打人暗箭中人傲然挺立百年树人傍人篱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