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汉语词典 > 兀臬

兀臬

词语兀臬
拼音wù niè
字数2字词语
形式ab式词语

意思:

动荡;不安定动摇齿牙兀臬

解释:

(一)、亦作“ 兀臲 ”。动摇貌。

唐 韩愈 《赠刘师服》诗:“羡君齿牙牢且洁,大肉硬饼如刀截。我今呀豁落者多,所存十餘皆兀臲。” 宋 范成大 《吴船录》卷上:“将至峡,必捨舆,躡草履,经营蹞步於槎牙兀臬中,方至峡口。”

释义:

1.亦作"兀臲"。 2.动摇貌。

相关链接

相关词语:

奉为圭臬金科玉臬陶陶兀兀腾腾兀兀玉圭金臬圭端臬正兀兀穷年危峰兀立奉如圭臬冥然兀坐珑珑兀兀兀臲尚兀臬藩兀自圭臬突兀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