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汉语词典 > 奏议

奏议

词语奏议
拼音zòu yì
字数2字词语
形式ab式词语

意思:

臣子向帝王上书陈述事情,议论是非奏章

解释:

(一)、臣下向帝王上书言事,条议其是非,谓之奏议。

《东观汉记·光武帝纪》:“有司奏议曰:‘追跡先代,无郊其五运之祖者。’” 唐 韩愈 《唐故江南西道观察使太原王公神道碑铭》:“﹝ 王仲舒 ﹞在礼部奏议详雅,省中伏其能。” 宋 李上交 《近事会元·废枢密院》:“先是 桑维翰 免枢机之务,以 刘处让 代之,奏议多不称旨。”

(二)、文体名。古代臣下上奏帝王的各类文字的统称,包括表、奏、疏、议、上书、封事等。

三国 魏 曹丕 《典论·论文》:“盖奏议宜雅,书论宜理,铭誄尚实,诗赋欲丽。” 宋 文莹 《<玉壶清话>序》:“ 文莹 收古今文章著述最多……其间神道碑、墓誌、行状、实録及奏议、碑表、野编、小説之类,倾十纪之文字,聚众学之醇郁。” 清 姚鼐 《<古文辞类纂>序目》:“奏议类者,盖 唐 虞 三代 圣贤陈説其君之辞…… 汉 以来有表、奏、疏、议、上书、封事之异名,其实一类。”

释义:

1.臣下向帝王上书言事﹐条议其是非﹐谓之奏议。 2.文体名。古代臣下上奏帝王的各类文字的统称﹐包括表﹑奏﹑疏﹑议﹑上书﹑封事等。

造句:

1、奏议是我国古代臣下上奏帝王文书的统称。

2、中国古代奏议行文,通常会选取势、理、情三个角度来进行,表现出尚势、论理、叙情的风格差异。

相关链接奏议造句

相关词语:

八音迭奏不可思议博采众议崇论闳议从长计议崇论吰议崇论宏议崇论谹议从长商议大发议论瞽言萏议闳言崇议街谈巷议集思广议计日奏功街谭巷议恐遭物议力排众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