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阳
词语 | 伯阳 |
---|---|
拼音 | bó yáng |
字数 | 2字词语 |
形式 | ab式词语 |
意思:
(一)、古贤人。相传为 舜 七友之一。《墨子·所染》:“舜 染於 许由、伯阳。”孙诒让 间诂:“此 伯阳 自是 舜 时贤人。”《吕氏春秋·本味》:“故 黄帝 立四面,尧、舜 得 伯阳、续耳 然后成,凡贤人之德有以知之也。”高诱 注:“伯阳、续耳 皆贤人,尧 用之以成功也。”陈奇猷 校释:“伯阳、续耳 係 舜 七友中之二友。”参阅 宋 王应麟《小学绀珠·名臣·舜七友》。(二)、老子 的字。见《史记·老子韩非列传》。《文选·应璩<与满公琰书>》:“西有 伯阳 之馆,北有旷野之望。”李善 注:“伯阳,即 老子 也。”宋 陆游《读<老子>》诗:“恍然亲见古 伯阳,袂属关尹肩 庚桑。”
(三)、古地名。战国 魏 邑,在今 河南 安阳 市西北。《史记·赵世家》:“﹝ 惠文王 ﹞十七年,乐毅 将 赵 师,攻 魏 伯阳。”张守节 正义引《括地志》:“伯阳 故城一名 邯会城,在 相州 鄴县 西五十五里,七国时 魏 邑,汉 邯会城。”
解释:
(一)、古贤人。相传为 舜 七友之一。
《墨子·所染》:“ 舜 染於 许由 、 伯阳 。” 孙诒让 间诂:“此 伯阳 自是 舜 时贤人。”《吕氏春秋·本味》:“故 黄帝 立四面, 尧 、 舜 得 伯阳 、 续耳 然后成,凡贤人之德有以知之也。” 高诱 注:“ 伯阳 、 续耳 皆贤人, 尧 用之以成功也。” 陈奇猷 校释:“ 伯阳 、 续耳 係 舜 七友中之二友。”参阅 宋 王应麟 《小学绀珠·名臣·舜七友》。
(二)、 老子 的字。见《史记·老子韩非列传》。
《文选·应璩<与满公琰书>》:“西有 伯阳 之馆,北有旷野之望。” 李善 注:“ 伯阳 ,即 老子 也。” 宋 陆游 《读<老子>》诗:“恍然亲见古 伯阳 ,袂属关尹肩 庚桑 。”
(三)、古地名。
战国 魏 邑,在今 河南 安阳 市西北。《史记·赵世家》:“﹝ 惠文王 ﹞十七年, 乐毅 将 赵 师,攻 魏 伯阳 。” 张守节 正义引《括地志》:“ 伯阳 故城一名 邯会城 ,在 相州 鄴县 西五十五里,七国时 魏 邑, 汉 邯会城 。”
释义:
1.古贤人。相传为舜七友之一。 2.老子的字。见《史记.老子韩非列传》。 3.古地名。战国魏邑,在今河南安阳市西北。
造句:
1、 待到父死后,伯阳连坐,左迁晋州员外别驾,不久发配流徙岑表在路途中自杀。
2、 他阅世极广,最善察颜观色,方才朱伯阳几句说话,他已知‘辅镜良背门‘一事,必定另有文章,不动声色间,已将‘背门‘二字换成了‘出走‘.
相关词语:
伯道无儿伯歌季舞伯乐相马伯埙仲篪伯玉知非伯仲之间不阴不阳白雪阳春伯劳飞燕伯仲叔季伯乐一顾不分伯仲朝阳丹凤丹凤朝阳颠倒阴阳凤鸣朝阳放马华阳高阳酒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