喇嘛教
词语 | 喇嘛教 |
---|---|
拼音 | lǎ ma jiào |
字数 | 3字词语 |
形式 | abc式词语 |
意思:
藏传佛教的俗称。传播于藏族、蒙古族地区。7世纪佛教传入西藏后,与西藏原有的“本教”互相影响而形成。13世纪时,由于元朝的扶植,开始掌握整个西藏地方政权。主要宗派有黄教、红教、白教和花教等。解释:
(一)、佛教的一支。主要传布于我国藏族、蒙族等地区。主要教派有格鲁派(黄教)、宁玛派(红教)、噶举派(白教)、萨迦派(花教)等。
清 王韬 《各国教门说》:“ 印度 佛教分而为三……一曰喇嘛教,即 西藏 之黄教也。”
释义:
在我国西藏、内蒙古等地区流行的一种宗教。公元七世纪佛教传入西藏以后,搀入了本地固有的宗教成分,为了区别于一般的佛教,称为喇嘛教。
造句:
1、清政府对蒙古草原推行了二项重大政策,一项是喇嘛教政策,醉生梦死的文化和由此引起的大量寄生人口造成发展动力的衰退,这是一个众所周知的事实。
2、喇嘛教制度竭尽全力防止农奴的跳跑,因为逃跑的农奴可以轻易地在人烟稀少的地区建立它自己的牧场。
相关词语:
不教而杀不教而诛不教之教不可教训不吝赐教不吝指教变俗易教不屑教诲反面教员奉令承教画荻教子教猱升木教一识百教无常师教学相长教亦多术九流三教教导有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