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制
词语 | 三三制 |
---|---|
拼音 | sān sān zhì |
字数 | 3字词语 |
形式 | aab式词语 |
意思:
抗日战争时期根据地政权机构的人员组成制度。为了坚决执行抗日爱国统一战线政策,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各抗日根据地的抗日民主政府中政权机构人员的组成:共产党员、左派进步分子、代表中等资产阶级和开明士绅的人士各占三分之一。解释:
(一)、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根据地建立民主政权时,实行的一种人员分配制度。即在政权机构中,中国共产党、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各占三分之一。
毛泽东 《团结到底》:“共产党员在敌人后方消灭敌伪政权建立抗日政权之时,应该采取我党中央所决定的‘三三制’,不论政府人员中或民意机关中,共产党员占三分之一,而使其他主张抗日民主的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占三分之二。” 续范亭 《延安五老》诗:“身体力行三三制,把握政策与主义。” 林伯渠 《春游杂咏》:“团结三三制有力,信心定可息狼烟。”
(二)、指把全体成员分为三部分,分工明确,定期轮换的制度。如:三分之一人员工作,三分之一人员调查研究,三分之一人员学习。
释义:
1.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根据地建立民主政权时,实行的一种人员分配制度。即在政权机构中,中国共产党﹑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各占三分之一。 2.指把全体成员分为三部分,分工明确,定期轮换的制度。
造句:
1、 “三三制薪酬”体系,即三大价值导向、三大基础工程和三大设计技术。
2、 调研中,南京大学校长陈骏介绍了该校近几年实施“三三制本科教学改革”、“四三三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等情况。
相关词语:
三家村挨三顶五捱三顶四捱三顶五巴三览四半夜三更不成三瓦不三不四八难三灾白璧三献巴三揽四半三不四避军三舍避君三舍不壹而三草庐三顾差三错四出奇制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