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汉语词典 > 吠舍

吠舍

词语吠舍
拼音fèi shè
字数2字词语
形式ab式词语

意思:

古印度四个种姓的第三级。原包括社会的基本生产者农民和手工业者,也有商人。后专指商贾和富有的手工业者。

解释:

(一)、亦作“ 吠奢 ”。古 印度 四种姓之一,属第三级,多经商。

唐 玄奘 旅居 印度 时,吠舍已专指商贾。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印度总述》:“若夫族姓殊者,有四流焉……三曰吠奢,商贾也,贸迁有无,逐利远近。” 唐 慧琳 《一切经音义》卷三:“吠舍,古云毘舍,讹也。皆巨富多财,通於高贵或商旅博货,涉歷异邦,畜积资财,家藏珍宝或称长者,或封邑号者也。” 康有为 《大同书》丙部:“三曰吠舍,旧曰毘舍,为商贾,贸易有无者。”

释义:

印度种姓制度四大种姓中的第三等级。是从事社会生产的农牧民、手工业者和商人等阶层,他们承担税负以供养婆罗门和刹帝利,属于受压迫、被统治的阶级。

造句:

1、 这个制度把人分为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几个种姓。

2、 印度有种姓制,社会阶层粗分为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有人告诉他说牛肉被贱民阶层吃掉了。

相关链接吠舍造句

相关词语:

白云亲舍百舍重茧不舍昼夜百舍重趼避军三舍避君三舍打家劫舍打家截舍东家西舍东邻西舍读不舍手吠非其主吠形吠声吠影吠声附声吠影狗吠不惊狗吠非主狗吠之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