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虎
词语 | 伏虎 |
---|---|
拼音 | fú hǔ |
字数 | 2字词语 |
形式 | ab式词语 |
意思:
降服猛虎,比喻战胜邪恶势力。解释:
(一)、蹲伏着的老虎。
《荀子·解蔽》:“冥冥而行者,见寝石以为伏虎也。” 明 徐渭 《伏虎画赞》:“我观伏虎,曲蟠以枕。”
(二)、制伏猛虎。亦比喻降伏凶人。
明 沉璟 《义侠记·释义》:“因此上屈弓腰,舒猿臂;要降龙,思伏虎。”《封神演义》第八二回:“伏虎降龙为第一,擒妖缚怪任纵横。” 陈毅 《悼罗炳辉将军》诗:“自有擎天手,伏虎又降龙。”
(三)、即虎子。状似蹲兽的尿器。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七:“道士便盛击鼓,召请诸神。魅乃取伏虎,于神座上吹作角声音。”《骈雅·释器》:“伏虎、楲窬,溺器也。”
释义:
①制服猛虎,比喻战胜恶势力。 ②伏着的老虎。 ③也称“滚轮”。一种体育器械。由两个直径214厘米的圆轮构成。两轮间距65厘米,由六根横杠连接,并有踏板和把手环。可单人或双人做向前和侧向滚动练习。
造句:
1、 只见他舞起宝剑来静若伏虎,动若飞龙,缓若游云,疾若闪电,又稳健又潇洒。
2、 传说中古人降龙伏虎的功夫实在了不得。
相关词语:
打死虎虎而冠捋虎须笑面虎帮虎吃食暴虎冯河不伏烧埋不甘雌伏杯弓市虎藏龙卧虎鸱目虎吻春冰虎尾此伏彼起此起彼伏豺虎肆虐豺狼虎豹鸱视虎顾鸱张鼠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