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瑟
词语 | 琴瑟 |
---|---|
拼音 | qín sè |
字数 | 2字词语 |
形式 | ab式词语 |
意思:
琴和瑟两种乐器一起合奏,声音和谐,用来比喻融洽的感情(多用于夫妇):琴瑟甚笃。解释:
(一)、乐器,琴和瑟。亦偏指琴瑟的一种。
《书·益稷》:“戛击鸣球,搏拊琴瑟以咏,祖考来格。” 晋 陆机 《拟西北有高楼》诗:“佳人抚琴瑟,纤手清且闲。”琴,一本作“ 瑶 ”。 唐 杜甫 《锦树行》:“飞书 白帝 营斗粟,琴瑟几杖柴门幽。” 明 梁辰鱼 《浣纱记·见王》:“桐作琴瑟,音调和也。” 郭沫若 《历史人物·隋代大音乐家万宝常》:“琴瑟的输入,大约在 春秋 初年。”
(二)、指琴瑟之声,古人以之为雅乐正声。
《荀子·非相》:“听人以言,乐於钟鼓琴瑟。”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统序科第》:“琴瑟不改,而清浊殊涂;丹漆不施,而丰俭异致。” 元 方回 《仇仁近百诗序》:“琴瑟具而滛哇退舍;衣冠正而强暴拱手。”
(三)、弹奏琴瑟。
《诗·周南·关雎》:“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后比喻夫妇间感情和谐。亦借指夫妇、匹配。 宋 苏轼 《答求亲启》:“许敦兄弟之好,永结琴瑟之欢。” 明 王錂 《春芜记·感叹》:“我年已逼桑榆,尔尚未谐琴瑟。”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竹青》:“且卿与僕,名为琴瑟,而不认一家,奈何!”
(四)、比喻朋友的融洽情谊。
三国 魏 曹植 《王仲宣诔》:“吾与夫子,义贯丹青,好和琴瑟。” 南朝 梁 刘峻 《广绝交论》:“心同琴瑟,言鬱郁於兰茝;道叶胶漆,志婉孌於塤箎。” 唐 陈子昂 《春夜别友人》诗:“离堂思琴瑟,别路遶山川。”
释义:
据文献记载,伏羲发明琴瑟。琴与瑟均由梧桐木制成,带有空腔,丝绳为弦。琴初为五弦,后改为七弦;瑟二十五弦。古人发明和使用琴瑟的目的是顺畅阴阳之气和纯洁人心。
造句:
1、 桃李芬芳新海花开四月,琴瑟和弦音符跃动校园。
2、 琴瑟不调,甚者必解而更张之。
相关词语:
乱弹琴对牛弹琴焚琴煮鹤焚琴鬻鹤和如琴瑟泓峥萧瑟剑胆琴心胶柱调瑟胶柱鼓瑟锦瑟年华锦瑟华年鸣琴而治卖剑买琴牛听弹琴破琴绝弦琴断朱弦琴剑飘零琴瑟调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