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汉语词典 > 逋逃

逋逃

词语逋逃
拼音bū táo
字数2字词语
形式ab式词语

意思:

(一)、逃亡;逃窜。
(二)、逃亡的罪人;流亡的人。

解释:

(一)、逃亡;流亡。

《书·费誓》:“马牛其风,臣妾逋逃。” 孔 传:“马牛其有风佚,臣妾逋亡。” 汉 赵晔 《吴越春秋·夫差内传》:“军败身辱,逋逃出走。”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二:“欲逋逃,又恐怕诸军笑。” 洪深 《电影戏剧的编剧方法》第六章三:“为因恋爱的过失而逋逃。”

(二)、逃亡的罪人;流亡者。

《书·牧誓》:“乃惟四方之多罪逋逃,是崇是长,是信是使,是以为大夫卿士。” 孔 传:“言 紂 弃其贤臣而尊长逃亡之罪人信用之。” 汉 扬雄 《百官箴·光禄勋箴》:“忘其廊庙,而聚夫逋逃。” 唐 杜甫 《遣遇》诗:“奈何黠吏徒,渔夺成逋逃。”

(三)、谓藏纳。

杨笃生 《新湖南》第四篇:“国家之政治机关,乃吾国民建设大社会之完全秩序,非政府之所得藪逋逃而凭狐鼠也。”

释义:

逋逃是汉语词汇,拼音bū táo ,出处《儒林外史》。

造句:

1、安清匪会中人视为逋逃之薮,时出行动,聚党日众,挟嫌逞凶,…架杀营兵、乡约,戕害线勇作恶多端。

2、铨授有官,逋逃无路,不得不吞声饮恨,为几上之肉,任若辈之宰割。

相关链接逋逃造句

相关词语:

逋逃之臣逋慢之罪逋逃之薮仓皇出逃插翅难逃东逃西窜东奔西逃虎口逃生劫数难逃临阵脱逃落荒而逃敛影逃形马腹逃鞭弩下逃箭死里逃生豕窜狼逋逃之夭夭望风而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