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举
词语 | 义举 |
---|---|
拼音 | yì jǔ |
字数 | 2字词语 |
形式 | ab式词语 |
意思:
为正义或公益的事情而采取的行为。解释:
(一)、举义起事。
南朝 梁 沉约 《酬荆雍义士诏》:“昔义举之初,人怀自竭,输赋罄产,同致厥诚。” 太平天囯 洪仁玕 《诛妖檄文》:“且前时未逢真圣主首出,无所依归,尔等又不能共创义举,自不能捨妖他适。”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武昌起义·武汉革命团体文学社之历史》:“仍以 蒋翊武 为总司令,发佈命令,为死里求生计,而十九日之义举成矣。”
(二)、正义的举动。
明 高启 《咏荆轲》:“刼盟非义举, 曹沬 已可羞。”《东周列国志》第七回:“寡人本迫于王命,从君讨罪,若利其土地,非义举也。”
(三)、指疏财仗义的行为。
《二刻拍案惊奇》卷七:“你还不知此女为总干 祝使君 表妹。日前在此相遇,已託下官脱了乐籍。俟 成都 归来,替他择婿。下官见此义举,原愿以二十万钱助嫁。” 清 李渔 《奈何天·助边》:“你家主是何等之人,为何有此义举?”
释义:
义举,汉语词汇。拼音:yì jǔ释义:1、举义起事。2、正义的举动。3、指疏财仗义的行为。
造句:
1、人的本色应该如此崇尚见义勇为助人为乐之义举;鄙薄见利忘义忘恩负义之恶行。
2、比起那些吝于九牛一毛的富人,老荣民捐出所有积蓄的义举太令人感动了。
相关词语:
按兵不举百端待举百废待举百举百全包举宇内背恩忘义背信弃义飙举电至不胜枚举不识抬举不义之财拔山举鼎百堕俱举百凡待举百废具举百废俱举百废咸举百举百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