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言
词语 | 抗言 |
---|---|
拼音 | kàng yán |
字数 | 2字词语 |
形式 | ab式词语 |
意思:
高声而言。解释:
(一)、高声而言。
三国 魏 嵇康 《管蔡论》:“遂乃抗言率众,欲除国患。翼存天子,甘心毁 旦 。”《周书·窦毅传》:“ 毅 抗言正色,以大义责之。” 宋 董弅 《闲燕常谈》:“今世居下位而能执义抗言如 辅之 者,固难其人。” 明 宋濂 《天竺灵山教寺慈光园昭法师若公塔铭》:“时内侍监 鱼朝恩 怙贵诞肆,宰相 元载 亦敛容避去。 造 与殿中侍御史 李衎 抗言折之,世称直臣。”
(二)、对面交谈。
晋 陶潜 《移居》诗之一:“邻曲时时来,抗言谈在昔。” 清 陈梦雷 《拟古诗·客从远方来》:“畴昔与君知,抗言谈在昔。” 龚尔位 《开岁述怀》诗:“岁新人惟旧,抗言多良儔。”
释义:
抗言kàngyán[loudly speak]∶高声而言[speak bluntly]∶直言抗言邑小不足容车马。——《明史》(1).高声而言。 三国 魏 嵇康 《管蔡论》:“遂乃抗言率众,欲除国患。翼存天子,甘心毁 旦 。”《周书·窦毅传》:“ 毅 抗言正色,以大义责之。” 宋 董弅 《闲燕常谈》:“今世居下位而能执义抗言如 辅之 者,固难其人。” 明 宋濂 《天竺灵山教寺慈光园昭法师若公塔铭》:“时内侍监 鱼朝恩 怙贵诞肆,宰相 元载 亦敛容避去。 造 与殿中侍御史 李衎 抗言折之,世称直臣。”
相关词语:
一言堂薄唇轻言杯酒言欢闭口不言币重言甘变色之言博闻辩言不苟言笑不堪言状不可胜言不可言宣不可言喻不可言状不恤人言不言而信不言而喻背惠食言悖言乱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