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胪
词语 | 鸿胪 |
---|---|
拼音 | hóng lú |
字数 | 2字词语 |
形式 | ab式词语 |
意思:
通“洪”,引申为大、强等。解释:
1.官署名。《周礼》官名有大行人之职,秦及汉初称典客,景帝六年,更名大行令,武帝太初元年,改称大鸿胪,主掌接待宾客之事。东汉以后,大鸿胪主要职掌为朝祭礼仪之赞导。北齐始置鸿胪寺,唐一度改为司宾寺,南宋﹑金﹑元废,明复之,清沿置。主官或称卿,或称正卿,副职为少卿,属官因各朝代而异,或有鸣赞﹑序班,或置丞﹑主簿。 2.指该官署官员。
造句:
1、 司徒鲁恭,年近八十,乞请致仕,乃改任大鸿胪夏勤为司徒。
2、 辛卯,遣鸿胪卿崔琳入吐蕃报聘。
相关词语:
哀鸿遍野哀鸿遍地断雁孤鸿飞鸿印雪附骥攀鸿飞鸿踏雪飞鸿雪爪孤鸿寡鹄鸿毳沉舟鸿飞冥冥鸿鹄将至鸿鹄之志鸿渐之仪鸿毛泰山鸿篇巨制鸿儒硕学鸿稀鳞绝鸿雁哀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