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豹
词语 | 虎豹 |
---|---|
拼音 | hǔ bào |
字数 | 2字词语 |
形式 | ab式词语 |
意思:
(一)、喻指残暴之人。(二)、比喻勇猛的战士。
(三)、比喻富有文采。
(四)、形容怪石。
解释:
(一)、喻指残暴之人。
《后汉书·刘陶传》:“陛下不悟,而竞令虎豹窟於麑场,豺狼乳於春囿。” 唐 韦应物 《京师叛乱寄诸弟》诗:“覉离守远郡,虎豹满 西京 。” 清 方文 《偕蔡芹溪至宛兼赠令弟玉立》诗:“虎豹当关欲嚙人,季女何能不憔悴?”
(二)、比喻勇猛的战士。
唐 罗隐 《春日投钱塘元帅尚父》诗之一:“门外旌旗屯虎豹,壁间章句动风雷。”
(三)、比喻富有文采。
宋 黄庭坚 《送谢公定作竟陵主簿》诗:“ 谢公 文章如虎豹,至今斑斑在儿孙。”
(四)、形容怪石。
宋 苏轼 《后赤壁赋》:“履巉巖,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
释义:
1、虎或豹。2、喻指残暴之人。3、比喻勇猛的战士。 4、比喻富有文采。 5、形容怪石。6、长有双翅的老虎,同“飞熊”。
造句:
1、糜鹿成群,虎豹避之;飞鸟成列,鹰鹫不击。刘向
2、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
相关词语:
打死虎虎而冠捋虎须笑面虎帮虎吃食暴虎冯河豹死留皮豹头环眼杯弓市虎藏龙卧虎鸱目虎吻春冰虎尾豺虎肆虐豺狼虎豹鸱视虎顾除狼得虎垂饵虎口刺虎持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