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剧
词语 | 徽剧 |
---|---|
拼音 | huī jù |
字数 | 2字词语 |
形式 | ab式词语 |
意思:
安徽地方戏曲剧种之一,流行于该省和江苏、浙江、江西等地区。旧称徽调。解释:
(一)、安徽 地方戏曲剧种之一。原称“徽腔”、“徽调”或“二黄调”。曾流行于该省和 江苏 、 浙江 、 江西 等地区。
明 末 清 初,“徽州”、“青阳”、“四平”等声腔受昆曲影响,形成了昆弋腔。后又和北方南来的西秦腔相互影响,形成以吹腔、高拨子和二黄为主要腔调的“徽戏”。它的剧目很多,擅演历史题材的大戏。音乐曲调和表演技巧都很丰富, 清 代中叶流传很广,对南方许多剧种都有深远的影响。 乾隆 、 嘉庆 年间,“三庆”、“四喜”、“春台”、“和春”四大徽班先后进入北京,吸收了京腔、秦腔和汉调的一些曲调和表演技巧,逐渐演变为京剧,而 安徽 当地的徽调反趋衰落。解放后,经积极抢救,才得到了新的发展,定名为“徽剧”。
释义:
安徽地方戏曲剧种之一,流行于该省和江苏、浙江、江西等地区。旧称徽调。
造句:
1、 可爱和顽皮的行为徽剧成吸引力。
2、 奶奶喜欢听徽剧,高兴时还会唱上两句.
相关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