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品中正制
词语 | 九品中正制 |
---|---|
拼音 | jiǔ pǐn zhōng zhèng zhì |
字数 | 5字词语 |
形式 | 无 |
意思:
魏晋南北朝选拔官吏的制度。自曹魏开始,用各州郡有声望的人任“中正”官,负责在本地区品评人物,选拔官吏。把人物分为九等,称九品,然后按品级选官。据门第高低划分品级上下,按品级上下决定官阶大小,从此“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是世族地主操纵政权、发展权势的工具。至隋改行科举制,此制废。解释:
魏晋南北朝时选拔官吏的制度。东汉末,曹丕接受吏部尚书陈群建议,推选各郡有声望者为“中正”,负责对当地士人进行考察并评定为九等(九品),再由政府按等选用,依品授官。司马懿当政后,任世家豪门为各地中正,评定士人品级只论其门第而不论才能,九品中正制遂成为世族地主控制政权的工具。隋文帝时废。
造句:
1、 “九品官人法”通常被称为九品中正制,此外还有诸多异名、别称。
2、 曹丕为代汉作准备而推行的九品中正制,后来逐渐成为世家官僚垄断选举的工具。
相关词语:
杯中物九回肠九折臂肉中刺眼中钉哀感中年安宅正路暗中摸索暗箭中人八街九陌百发百中拨乱反正薄寒中人不务正业不正之风百品千条百中百发伴食中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