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眬
词语 | 蒙眬 |
---|---|
拼音 | méng lóng |
字数 | 2字词语 |
形式 | ab式词语 |
意思:
快要睡着或刚醒时,两眼半开半闭,看东西模糊的样子:睡眼蒙眬。也作矇眬。解释:
(一)、眼睛欲闭又开。形容醉态或睡态。
宋 苏轼 《杜介送鱼》诗:“醉眼矇矓觅归路, 松江 烟雨晚疎疎。”《警世通言·李谪仙醉草吓蛮书》:“天子召 李白 上殿,见其面尚带酒容,两眼兀自有矇矓之意。”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尸变》:“四客奔波颇困,甫就枕,鼻息渐粗。惟一客尚矇矓。”
(二)、模糊,不分明。
明 高明 《琵琶记·义仓赈济》:“若还得了两家财物,只得矇矓写个回文。”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公孙九娘》:“既而生归,则暮色矇矓,不甚可辨。”
释义:
汉语词汇,读méng lóng,意为模糊,不清楚,朦朦胧胧,不是很清楚。常用来表达视线或者心理状态不清楚。
相关词语:
被泽蒙庥发蒙解惑发蒙振聩发蒙振落发蒙解缚负任蒙劳鸿蒙初辟狐裘蒙戎狐裘蒙茸坑蒙拐骗旷若发蒙蒙混过关蒙袂辑屦蒙昧无知蒙以养正蒙在鼓里蒙头转向明昭昏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