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牧
词语 | 游牧 |
---|---|
拼音 | yóu mù |
字数 | 2字词语 |
形式 | ab式词语 |
意思:
不在一个地方定居,随着水草情况的变化而变换地点放牧牲畜:四处游牧。游牧民族。解释:
(一)、居无定处,从事畜牧。
《新唐书·西域传下·大食》:“居 你訶温多城 ,宜马羊,俗柔宽,故 大食 常游牧於此。” 清 魏源 《圣武记》卷八:“天下有城郭之国,有游牧之国,有舟楫之国。”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二编第六章第一节:“ 鲜卑 拓跋 部一向在北荒游牧。”
(二)、从事畜牧,不定居的。
清 陈其元 《庸闲斋随笔·三教增为五教》:“ 青海 二十九旗, 喀尔喀 八十一旗, 蒙古 游牧五十九旗, 滇 蜀 边番数十土司,皆敬奉焉。”
释义:
1.居无定处,从事畜牧。
造句:
1、 无论在游牧时期还是农耕文明中,马都是先民不可缺少的帮手,马就是生产力的标志。一直到近代社会农业尚未机械化之前,马几乎包办农村的一切繁重工作。
2、 人类关系的第四个重大变化,是亚欧草原游牧民和战士首次来到了历史的前台。
相关词语:
秉烛夜游炳烛夜游不牧之地卑以自牧骋怀游目钓游之地登界游方东游西荡东游西逛犊牧采薪釜底游鱼釜中游鱼逢场游戏釜底游魂膏腴贵游旧地重游驾鹤西游矫若游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