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佞
词语 | 不佞 |
---|---|
拼音 | bù nìng |
字数 | 2字词语 |
形式 | ab式词语 |
意思:
(一)、没有才能。(二)、谦辞。称自己。佞(nìng)。
解释:
(一)、无口才。
《论语·公冶长》:“ 雍 也,仁而不佞。” 邢昺 疏:“佞,口才也。”
(二)、谦辞,犹言不才。
《左传·僖公十五年》:“寡人不佞,能合其众而不能离也。” 宋 叶适 《上西府书》:“某不佞,自以为无三者之患而独有忧世之心。” 清 戴名世 《疑解》:“僕不佞,适有类於北宫子。”
(三)、用作谦称。
《左传·昭公二十五年》:“不佞不能与二三子同心,而以为皆有罪。” 明 高攀龙 《讲义·小引》:“不佞幸从诸先生后,不能无请益之言。” 鲁迅 《书信集·致章廷谦》:“该堂将我住址写下,而至今不将书目寄来,可见嘴之不实,因此不佞对之颇有恶感。”
释义:
不佞,指没有才能,旧时用来谦称自己。语出《论语·公冶长》:“ 雍 也,仁而不佞。”
造句:
1、 于时不争,无以显荣;与世不佞,终身自病。
2、 君若不施大惠,寡人不佞,其不能以诸侯退矣!耙尽布。
相关词语:
不成器抱不平不旋踵哀而不伤爱不忍释爱不释手暧昧不明安不忘危按兵不动按捺不住暗室不欺傲不可长傲慢不逊按兵不举敖不可长把持不定百不失一百不一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