夷夏
词语 | 夷夏 |
---|---|
拼音 | yí xià |
字数 | 2字词语 |
形式 | ab式词语 |
意思:
(一)、夷狄与华夏的并称。古代常以指中国境内的各族人民。(二)、指少数民族地区与内地。
解释:
(一)、夷狄与华夏的并称。古代常以指 中国 境内的各族人民。
《周书·于翼传》:“ 翼 又推诚布信,事存宽简,夷夏感悦,比之大小 冯君 焉。” 唐 刘禹锡 《贺赦表》:“用含弘光大之泽,副夷夏会同之心。” 明 徐渭 《初入京瞻宫阙》诗:“域中夷夏极,天上帝王家。”
(二)、指少数民族地区与内地。
唐 王勃 《滕王阁序》:“臺隍枕夷夏之交,宾主尽东南之美。”
释义:
夷夏观念,夷,原指中国周边少数民族国家,后泛指外国;这有尊中国贬外国之意,古代国人自认为居龟背中心,其他国家称狄蛮夷居龟壳边缘的荒蛮之地,理论依据是五行学说的中央戊己土。夏,华夏,指中国。是汉武帝建立汉文化圈后,也就是其他民族都向汉族学习,(包括朝鲜,日本,东南亚各国,明灭亡后崇祯这个年号在朝鲜还用了好几百年,可见受华夏文化的影响多大),所以产生了优越感,以天朝自居。比较歧视其他民族,就是夷夏观念。
相关词语:
不夷不惠鄙夷不屑春风夏雨春诵夏弦出夷入险冬裘夏葛冬日夏云冬扇夏炉冬温夏凊冬箑夏裘冬温夏清匪夷匪惠匪夷所思赴险如夷广夏细旃化险为夷河溓海夷毁宗夷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