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谒
词语 | 干谒 |
---|---|
拼音 | gān yè |
字数 | 2字词语 |
形式 | ab式词语 |
意思:
有所企图或要求而求见(显达的人)。解释:
(一)、对人有所求而请见。
《北史·郦道元传》:“﹝弟 道约 ﹞好以荣利干謁,乞丐不已。” 唐 杜甫 《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以兹悟生理,独耻事干謁。” 宋 欧阳修 《论举馆阁札子》:“士子奔竞者多,至有偷窃他人文字干謁权贵,以求荐举。”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神女》:“虽属大僚通家,而未尝有所干謁。” 朱执信 《<德国社会革命家小传>序言》:“三十年来,社会革命家时有干謁卿相与坚相结纳者,是非诚与之,其策畧有不得不然者。”
释义:
干谒,指为某种目的而求见。语出《北史·郦道元传》:“﹝弟 道约 ﹞好以荣利干谒,乞丐不已。”
造句:
1、柳永的干谒之作,也因为鲜活的都市叙述不胫而走,由官府到市井,远播边陲和异国。
2、以荐贤为“至公之道”的社会观念为文人干谒行为提供了重要的心理前提;荐举之现实影响力增强了干谒行为的必要性。
相关词语:
蔽日干云不干不净唇干口燥材优干济蝉喘雷干大动干戈倒载干戈倒置干戈倒持干戈倒戢干戈灯尽油干颠倒干坤非意相干干柴烈火干城之将干将莫邪干净利落干名采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