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汉语词典 > 节旄

节旄

词语节旄
拼音jié máo
字数2字词语
形式ab式词语

意思:

符节上装饰的牦牛尾。

解释:

(一)、旌节上所缀的牦牛尾饰物。

《汉书·苏武传》:“﹝ 苏武 ﹞杖 汉 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

(二)、指旌节。

唐 郑愔 《塞外》诗之二:“ 子卿 犹奉使,恒向节旄看。” 宋 司马光 《赐殿前都指挥使安武军节度使郝质不允诏》:“卿以沉勇冠军,忠厚许国,内典严卫,外秉节旄,夙夜之劳,简于朕志。” 明 无名氏 《鸣凤记·鄢赵争宠》:“奉勑王朝,会向 江 南仗节旄,文武听吾调,生杀凭吾造。”

释义:

节旄,是汉语词汇,出自《汉书·李广苏建传》,解释为:节旄尽落。

造句:

1、武在冰天雪地中,掘草根以充饥,牧羊时手持汉节,节旄尽脱仍不释手。

2、自秦州经略使,授交趾节旄,联翩宠荣,汗漫富贵,未尝断绝,仅二十年。

相关链接节旄造句

相关词语:

白旄黄钺不拘小节白首一节柏舟之节卑躬屈节秉节持重别生枝节不拘细节不修小节错节盘根大节不夺蹈节死义砥节奉公砥砺风节砥节厉行砥节励行砥节砺行砥砺名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