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句
词语 | 断句 |
---|---|
拼音 | duàn jù |
字数 | 2字词语 |
形式 | ab式词语 |
意思:
古书无标点符号,诵读时根据文义作停顿,或同时在书上按停顿加圈点,叫做断句。这种“句”往往比现在语法所讲的“句”短。解释:
(一)、即绝句。
《南史·宋晋熙王昶传》:“ 在道 慷慨为断句曰:‘白云满鄣来,黄尘半天起,关山四面絶,故乡几千里。’” 清 陈田 《明诗纪事丙籤·张弼》:“ 东海 诗有豪气,不受覉勒,七言断句,尤推擅场。” 清 曹寅 有《题廊前玉兰二断句》。参见“ 絶句 ”。
(二)、古书无标点符号,诵读时根据文义作停顿,或同时在书上按停顿加圈点,叫做断句。这种“句”往往比现在语法所讲的“句”短。
唐 刘知几 《史通·浮词》:“伊惟夫盖,发语之端也;焉哉矣兮,断句之助也。” 清 俞樾 《茶香室丛钞·殿试卷以红圈断句》:“读卷官於文之佳者,以红圈断句。” 鲁迅 《花边文学·点句的难》:“看了《袁中郎全集校勘记》,想到了几句不关重要的话,是:断句的难。”
(三)、片断的句子;零碎的句子。
许杰 《江边小景》:“‘水深火热,水深火热之中哟!’我忽然想起这样的一句断句来。” 沙汀 《淘金记》十一:“然而,不管怎样,寡妇的答复,依旧是些不着边际的自怨自艾的断句。”
释义:
编辑摘要 断句,意思是指文章句子的精华定位以及不连续性,是属于现代汉语中的白话词汇,在古代该词比较少见,是属于使用频率较高的汉语词汇。在一般场合比较常见。《说文解字》记载着该词语的详细解释。
造句:
1、 个人的悲剧对历史不过是一行语焉不详的断句,时光白驹过隙,我们作为人类欲望这出壮阔的悲剧中没有野心的小人物,有理由对记录,对由词语构成的历史产生怀疑,但是毕竟无能为力。
2、 它把导致页面失效的虚拟地址装入寄存器中,再利用中断句柄来通知操作系统。
相关词语:
暗弱无断闭门觅句不断如带残编断简沉吟章句抽刀断水愁肠寸断残圭断璧残篇断简残章断简成城断金迟疑不断出死断亡当断不断当机立断雕章镂句独断独行独断专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