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汉语词典 > 民事

民事

词语民事
拼音mín shì
字数2字词语
形式ab式词语

意思:

属性词。有关民法的:民事权利。民事诉讼。

解释:

(一)、犹国政。

《国语·鲁语上》:“ 舜 勤民事而野死。” 汉 应劭 《风俗通·皇霸·五伯》:“ 夏后 太康 娱於耽乐,不循民事,诸侯僭差。” 汉 荀悦 《申鉴·政体》:“国无游民,野无荒业,财不虚用,力不妄加,以周民事,是为养生。” 清 唐甄 《潜书·柅政》:“曷若量己之力……以其半勤民事,察农桑,筑圩防,计丰凶,除奸慝,则民亦少害矣。”

(二)、泛指民间诸事;民政事务。

《礼记·月令》:“﹝仲秋之月﹞是月也,易关市,来商旅,纳货贿,以便民事。” 宋 苏轼 《答宋寺丞书》:“至於吏道、法令、民事、簿书、期会,尤非所长,素又不喜从事於此。”《宋书·百官志上》:“司徒,一人,掌民事。”

(三)、指力役之事。

《书·太甲下》:“无轻民事惟难。” 孔 传:“无轻为力役之事。”

(四)、指农事。

《孟子·滕文公上》:“民事不可缓也。<诗>云:‘昼尔于茅,宵而索綯,亟其乘屋,其始播百穀。’”《文选·张衡<东京赋>》:“日月会於龙狵,恤民事之劳疚。因体力以息勤,致欢忻於春酒。” 薛综 注:“谓田事毕,休民力、息勤劳也。”

(五)、泛指民间生活情事。

《汉书·循吏传序》:“及至 孝宣 ,繇仄陋而登至尊,兴于閭阎,知民事之囏难。” 晋 干宝 《<晋纪>总论》:“节理人情,恤隐民事。”

(六)、有关民法的。如:民事纠纷;民事诉讼法。

释义:

民事,有关民法之事或者农事、民间的事情。

造句:

1、 民事再小亦大,家事再大亦小。

2、 我们应该关心和注意人民事业的利益,我们是人民勤务员,一个螺丝钉。

相关链接民事造句

相关词语:

爱民如子安民告示安然无事暗昧之事安国富民保国安民保境息民报冰公事比类从事便宜行事病民蛊国不羁之民不省人事百年好事百事大吉百事无成抱冰公事比物假事